公元前123年,卫青从定襄出发,指挥大军进攻匈奴。然而,出征前的一天,卫青心情异常沉重,似乎有种不祥的预感。果不其然,军中传来消息,苏建和赵信带领的三千骑兵遭遇了匈奴的主力军,经过一番激战,最终全军覆没。这一消息令所有将领都惊愕不已,卫青听后也震惊万分。
卫青出身贫寒,早年曾在平阳公主府中做骑奴,凭借姐姐卫子夫的关系,他得以进入宫中,成为汉武帝刘彻的侍卫。随着汉武帝的宠爱,卫青渐渐崭露头角。公元前129年,匈奴大举入侵西汉边境,卫青被汉武帝升为车骑将军,指挥一万兵力联合公孙敖、公孙贺、李广等人共同出征匈奴。尽管其他几路军队遭遇了失败,卫青却在龙城之战中大获全胜,成为唯一获得胜利的将领。汉武帝对此大为高兴,将卫青封为关内侯,从此卫青的军职一路高升,屡次被提拔,最终成为大将军,掌控全军。 卫青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战功显赫,还因为他在宫廷内外的关系处理得当,深得汉武帝的宠信。不同于许多因功劳过大而引发皇帝猜忌的将领,卫青的做事方法和处世之道,使他成为一个深受皇帝信任的重臣。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详细记载了卫青的处事智慧,并通过一个案例为我们展示了卫青如何应对复杂的局面。 这段历史记载中提到,卫青再次出征匈奴时,苏建和赵信带领三千骑兵深入敌后,结果与匈奴的主力军团遭遇,并激战了一天,最终全军覆没。赵信,原为匈奴的小王,因战败投降汉朝并被封为翕侯,他在此次战斗中再次投降匈奴。而苏建则拼死杀出重围,侥幸逃回汉营。当时关于是否处置苏建的意见不一,部分将领建议斩杀苏建以示威严,而另一部分则认为不应该如此苛刻。卫青如何处理这件事,展现了他超凡的智慧与高情商。 冯梦龙引用了《智囊全集》中的对话,周霸认为苏建应被斩,以示将军的威严,但长史安却提出,苏建虽败,但他并未投降敌军,而是与士兵同生死,值得宽容。卫青在听取众人意见后,深思熟虑地作出决定,他表示:“我虽有权决定生死,但我不敢在军外独断生杀,而是应该将苏建押回京师,由皇帝决定。”卫青的这一决定展现了他不以权谋私,尊重皇权、谨慎行事的高风亮节。最终,卫青将苏建押解回京,汉武帝并未处死苏建,而是将其贬为庶人,后来又让他担任代郡太守,度过余生。冯梦龙对此评价道,卫青能够深得帝王宠信,且始终避免被怀疑或忌惮,是因为他懂得如何避免权力过大带来的风险。他没有树立过于严苛的威严,始终保持与皇帝的良好关系,避免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卫青的聪明之处不仅在于军事指挥的成功,还在于他如何巧妙地处理与帝王的关系。他避免了许多因权力过大而导致的不幸结局,从而得以善终。而他在任职期间,虽然外戚卫太子和卫子夫的宠衰,没人敢对他生疑。直到他去世后,太子失去他支持,才有了针对他的陷害。卫青的事例,成为了后人学习如何在复杂权力关系中立足的典范。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如何加杠杆,山西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佣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