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谁会替代燃油车,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肯定是“电车”莫属了。
毕竟,包括马斯克在内的一众大佬,都这么认为;
而且纯电车的市占率也很高,最新数据显示,已经超过了60%。
听起来一切都在朝“电动化”发展,电车理应是终极答案。
但在我看来,事情可能并没那么简单。
说白了,不管你信不信:
打败燃油车的,未必是电车,而是那些“可油可电”的增程/插混车型。
聊到这个话题,或许很多人并不认同,甚至觉得:
“增程/插混都出来这么多年了,真有你说得那么牛,早就该替代油车了,哪还能拖到现在?”
展开剩余84%理论上看,这种想法没什么毛病——但实际上,恰恰错得离谱。
因为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并不会很快就有好结果。
参考油车替代马车的过程,整个进程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曲折…
比如1900年,燃油车已经出现了,那时候它的市场占比高吗?
恰好相反。
数据显示,当时排在第一的是蒸汽机车,其次是电车,燃油车反而排在最末。
而且,从社会的普遍共识来看,都认为电车更先进,会替代马车以及所有车型。
但最后真正胜出的,却是燃油车!
靠的是福特T型车的出现,让燃油车的成本骤降、产量猛增,从而彻底改变了格局。
说白了,就是等来了一个转折点,让油车实现了“翻盘”。
插混/增程,其实也一样。
别看现在还不是特别火,但一旦某个“转折点”出现,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而这个所谓的“转折点”,我认为,就是那种纯电续航超过400km的增程/插混车型。
不是简单的“大电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去家充化”、全场景、可油可电。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以前我们觉得增程和插混挺香的——通勤用电、长途加油,听起来很完美。
但这种“完美”其实有前提: 你得有家充。
毕竟,很多车型的纯电续航只有200km,实际跑个100多就不行了。
这也意味着你得天天充电,才能发挥它的优势。
可问题是,家充并不是谁都能装的。
很多人住高层、租房、或小区不给批,充电桩根本没法落地,那车买回去直接体验腰斩。
但现在不一样了。
当一辆增程/插混车,纯电续航直接做到400公里以上——这个游戏规则就变了。
变得即便没有家充,一周充一次也完全够用,彻底告别“每天充”的焦虑。
更关键的是,这类车型往往还会配备了5C、甚至更高倍率的快充能力:
充电十几分钟就能顶一两百公里——即便你临时找桩,效率也完全能接受。
某种情况下,这才是真正的“可油可电”。
别觉得这不现实,觉得增程/插混车不可能,做到这么高的纯电续航。
事实上,这类车型早已不是什么“概念”,而是真正落地的量产车——最快今年底,就会开始交付。
像小鹏G01,其实早在去年就开始预热了: 官宣纯电续航430km,搭载800V平台和5C快充,最快12分钟能补电280km。
不仅如此,这台车还配备了超静音增程器,解决了过去增程车在亏电状态下噪音大、体验差的问题。
而且,别以为只有小鹏一家在做。
其实电池厂家,也嗅到了这个机会。
像宁德时代就在去年发布了骁遥超级增·混电池——纯电续航超400km,10分钟可补能280km,支持4C超充,参数几乎对标中高端纯电。
按照现在的发展节奏,很可能用不了1到2年,市面上就会涌现大量这样的新一代增程/插混车型。
那个时候,不用家充、不用天天看电量、短途靠电、长途加油,全都不在话下。
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全场景、零焦虑”车型,一旦量上来了——你说,还有多少人会死守油车呢?
说了这么多,可能很多人还是不信:
觉得电车才是未来,增程/插混不过是“技术过渡”而已。
但这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因为有些东西,不需要说服。
只要时间足够长、用户足够多、真实体验足够扎实——
市场自己会给出答案。
你可以不看好它,但你无法忽视它。
就像当年没人看好燃油车,最后却是它,把马车送进了历史。
发布于:江西省炒股如何加杠杆,山西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佣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