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 =(已取消)Apple Car。」
这是一条美国科技媒体 The Verge 文章下的用户留言,文章的标题是《小米 YU7 给特斯拉在中国带来麻烦》。
这篇文章发布于今年 5 月,收获了比过往小米产品报道更多的评论。那时小米 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剧透了一个月之后上市的第一款 SUV 产品——小米 YU7,对标全球汽车销冠特斯拉 Model Y 的意图明显。
「中国版的苹果汽车」、「特斯拉 Model Y 的直接竞争对手」,The Verge 的这两项标签击中了美国读者的复杂情绪,文末 30 多条留言中,点赞最多的一条是:谢天谢地,我们有联邦政府保护我们免受外国产品的侵害。
美国读者在评论区讨论揶揄YU7的颜值,「就像一辆装了阿斯顿·马丁屁股的保时捷SUV」;同时也有人赞许中国制商们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任何欧洲或是美国汽车制造商未曾预料到的竞争」。
「YU7 是否能真正取代 Model Y 的地位,将取决于它的价格」,文章留下的悬念很快揭晓。
一个月之后,小米 YU7 发布,起售价 25.35 万,只比Model Y便宜一万元。而且更让行业瞩目的数据是,3 分钟大定突破 20 万台;开售 18 小时,小米 YU7 锁单量突破 24 万台,这相当于特斯拉Model Y整个 2024 年内地总销量 48 万台的一半。
但后来,The Verge 没有追踪小米 YU7 在中国市场这一瞩目的成绩,他们更关心美国本土市场上特斯拉的近况。
一辆无人驾驶的全新特斯拉 Model Y,从美国奥斯丁的超级工厂出发,全程无人介入,独自穿越高速和居民区抵达了客户的家,这代表着特斯拉首辆全自动驾驶汽车,完成了从工厂到客户的交付过程。
雷军也在微博上转发了这个消息,称特斯拉FSD引领了行业趋势,「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雷军敬重特斯拉在技术上的首屈一指,马斯克也无法忽视小米复刻了特斯拉的辉煌。
而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Robotaxi,也在 6 月正式小规模运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不到 20 辆搭载全自动驾驶软件的 Model Y,开始为一小片区域内的成年用户提供打车服务,每次费用 4.2 美元,但为了安全, Robotaxi 前排座位配备了安全员。
外媒 The Verge 对 Robotaxi 的表现并不满意,整理了社交媒体上用户对 Robotaxi 的数十条安全吐槽,包括驶入错误车道、突然刹车、在繁忙路况下让乘客下车等问题,The Verge 的质疑是,这只是仅仅三天内的意外频出,如果未来几个月数千辆特斯拉上路,事故清单会是什么样子?
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是特斯拉当下宣传的主旋律,即便它短时间内无法给特斯拉带来明显的收益。更要紧的难题是,在北美、欧洲等关键市场,因为马斯克参与政府效率部门事务产生了影响,以及中国竞争对手的竞争加剧,特斯拉销量再度下滑。
公众对特斯拉的审视,未来也一定会出现在小米YU7身上。小米YU7的大卖,预示着汽车行业一代新王胜旧王的故事正在中国市场徐徐展开,但长期来看,正如马斯克曾经历过的极限高压一样,雷军未来要穿越的风暴也不会少。
要尝销量的甜,得品声誉的苦
「安全不只是最大的豪华,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基础,是一切。」雷军在发布YU7时说。
今年3月,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发生碰撞爆燃事故造成三人身亡,小米汽车深陷舆论泥潭。此后,中国市场围绕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性展开激烈争论,为了避免夸大宣传给用户造成误解,整个行业开始降温,辅助驾驶开始替代高阶智驾等词汇,例如小米智驾后来改为「小米辅助驾驶」。
但此后,关于这次事故调查结论等信息没有再一步公开。今年一季度小米SU7车型交付7.59万辆,而今年小米汽车的销量目标提升到了35万辆。
不恰当的使用自动驾驶技术引发的致命安全事故,会对一个车企造成巨大的声誉影响,这个挫折特斯拉早已经有过。马斯克比雷军更早穿过声誉的风暴,他更早尝过销量冲天的甜,也体会过安全问题的苦,而且这些都发生在同一年。
2016 年,特斯拉发布了 Model 3,24 小时收获了 18 万的订单量,在一周内订单量突破 32.5 万辆。不过,后来是因为特斯拉产能跟不上,第二年一度有 20% 的预定者要求退款,马斯克为了产能爬坡不得不睡到了特斯拉工厂。
Model 3 之所以能卖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起售价 3.5 万美元(22 万人民币),让无数对新能源汽车有兴趣的消费者买得起,而且先下订的美国客户能享受到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 7500 美元税收减免,当然,也离不开马斯克的影响力。
也是2016年,特斯拉中文官网将自动驾驶一词改为「自动辅助驾驶」,就是因为两起死亡事故。
1 月,一辆 Model S 在河北邯郸发生事故,车辆在案发时处于自动驾驶状态;同年 5 月,美国佛罗里达一辆开启自动驾驶功能的特斯拉,撞上了一辆左转的半挂卡车,司机正在仪表盘上方支起的电脑上观看《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事后,特斯拉向美国国家公路管理局报告,但没有对外披露,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也展开调查,并于第二年公布了调查结果:特斯拉车主忽略了使用智能驾驶系统仍需保持控制的提醒,最终导致事故发生,系统本身并无缺陷,因此不会就此要求特斯拉发起召回。
一辆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行驶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南国会大道上
针对这两起事故,马斯克一开始对公众采取回避态度,当时他正在南非,得知消息后立即飞回美国,但没有发表公开声明,美国《财富》杂志曾质疑特斯拉有意隐瞒事故,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上针锋相对炮轰媒体编造故事。
几个月后,一场电话会上被问及两起致死事故,马斯克依然很生气,他一直认为评判辅助驾驶系统的标准不应该是它能否杜绝所有事故,而是看它是否降低了事故发生率。马斯克确信,造成大多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不靠谱,而不是软件不靠谱。
所以,马斯克当时回应记者的态度是,如果报道让人们不愿意使用自动驾驶系统,或是导致监管机构不批准这类系统上路,「那么你们就是在杀人」。
多年之后,特斯拉依然是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对象,尤其是2021年特斯拉取消雷达走纯视觉的自动驾驶路线之后,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发布了首个官方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事故报告,在近400起事故中特斯拉占据了273起,位居榜首。
销量提升和声誉管理,是任何一个车企长大后面临的普遍难题。无可否认的是,曾经一系列安全事故让后来的特斯拉对安全格外重视,尤其是现在Robotaxi上路之后。
这一方面是因为监管的限制,包括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对特斯拉FSD可能存在的技术缺陷还在调查,另外一方面是美国本土竞争对手谷歌旗下的Waymo,Waymo无人出租车的出行次数在今年五月已经突破1000万次,并没有发生过严重的事故。
特斯拉如何应战小米?
小米YU7的爆火,给汽车行业带来很大的震动,也给小米汽车工厂带来很大的压力,近30万订单在手,交付之后的产品质量和用户口碑,成为影响小米YU7未来销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社交媒体上已经出现大量小米YU7用户要求退款和转单,等待交付时间太长是主要原因。
小米YU7将在8月份开始交付,现在定车交付周期最短的小米YU7Max版本需要等7个月以上,而大量订单集中在小米YU7标准版,则要等12个月的时间。小米YU7锁单量突破24万台后,小米也不再公布更新的订单数据。
在造车这件事上,要衡量雷军距离马斯克有多远,短期看小米YU7的交付质量,长期要看2027年。
因为,2027年是小米汽车出海的元年。今年3月,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透露了这一计划目标,汽车出海的复杂度比小米预期要高,但小米正在有序推进,而当前小米汽车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在中国市场稳住阵脚。
2027 年,小米汽车的三大主力产品也正式成型,分别是去年上市的纯电轿车小米 SU7、今年上市的纯电 SUV 小米 YU7 和还未正式公布、预计明年发布的增程 SUV(内部代号昆仑)。小米 YU7 对标的是特斯拉 Model Y,而小米增程 SUV 将杀入问界和理想汽车的舒适区。
而纵观当前特斯拉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则难言乐观。
特斯拉在全球的前三大市场分别是中国、美国和欧洲,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占比达到了全球销量近一半。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3%,尤其是4月和5月,特斯拉在欧洲和中国市场的销量继续同比下滑,5月份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甚至下滑了27.9%。
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包括比亚迪和上汽在内的中国车企竞争。市场机构Dataforce数据显示,5月,中国汽车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总销量超过6万辆,同比增长85%。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4%,创造了新的纪录。
等到2027年小米汽车加入国际市场的战局,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霸主的地位可能迎来更大的压力。
特斯拉如何应对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中国车企的挑战?
短期内一个很重要的可能,就是降价以及推出低价版本的车型。
根据美国市场曝光的ModelY「青春版」谍照,这款售价可能降到15万元的新车内部代号E80,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定位更亲民,也将承载特斯拉销量增长重任,因为15-20万元的价格是新能源市场最主要的战场,但特斯拉目前没有正式披露新车型的产品和时间。
为了应对小米汽车YU7的冲击,花旗银行的分析师甚至在报告中认为,特斯拉必须进一步降价,将中国市场售价6.4万元的FSD(智能辅助驾驶)软件免费提供,并提供更多的优惠。此外,该报告预测小米YU7若无产能限制,成熟阶段的月销量可达6万至8万辆。
「特斯拉真的很厉害,我们还要持续学习」,雷军说。不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采访间,他保持着一贯的谦逊姿态,特斯拉是雷军口中学习的对象,更是要比一比不服输的对标;而对于马斯克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小米汽车可能都是一个让他头疼的对手。
炒股如何加杠杆,山西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佣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