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楼下赵叔退休后在本地社区坐着聊天时,大家都惊讶他的职业年金每月居然能领到1500元,而企业职工的社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只有800元。明明都是“账户里的钱”,为啥差距这么大?这里其实藏着缴费比例、覆盖面和积累方式这三个“看不见的规则”。
首先看缴费的门道。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每月单位缴8%、个人缴4%,以一万元月薪举例,单位800、个人400,合起来每月1200块钱全进了赵叔个人账户。可企业这边,社保个人账户只进个人缴的8%,单位那16%都进了统筹账户,用来给老年人直接发养老金,根本没落到自己头上。这样算下来,职业年金账户的本金每年能比企业个人账户多积4800元,积累的基础直接拉开档次。
再说覆盖面和缴费力度。自2014年起,机关事业单位强制缴职业年金,这属于“硬任务”。无论工资多少,都得按实际金额全额缴纳,像赵叔工龄35年、岗位稳定,工资还越涨越多,每一笔都实打实到账。可企业职工这边就没这么刚性——社保是强制的,但企业年金是自愿性质,八成都没缴,缴了也常按最低工资标准来,基数低、金额少。有些人跳槽频繁,断缴更常见,基础薄弱就体现在养老金上了。
第三就是这个账户的钱能“滚雪球”多久。机关事业单位工龄动辄三十年以上,工资随着工龄递增,缴费基数也跟着涨,职业年金账户既享基本利息又有5%到8%的投资收益。有些人三十年下来,账户本金翻了几番,再加上长期复利,退休时每月领的自然更多。反观企业职工,若按最低基数缴,三十年下来总本金可能只有机关的一小半,投资收益也受限。
这组硬核数据让人直观:相同收入、三十年缴费,机关事业人员职业年金的月缴费能超企业的一倍;账户累计本金、投资收益几乎是企业社保个人账户的三倍。退休后职业年金能轻松拿到上千元,而企业个人账户可能只有基础的几百。
很多人觉得这是不是“不公平”?这是养老体系分工的结果。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的补充养老,企业社保个人账户主打基础保障。只要企业愿意配置年金,或者个人再补充商业养老保险,也能逐步弥补差距。
退休这件事儿,账户的厚度不仅是数字,更反映了规则和选择。像赵叔这样,账户满满的底气正是多年持续积累和制度保障的结果。有条件的朋友,建议早作打算,多渠道提升养老金,让将来生活更安稳。
炒股如何加杠杆,山西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佣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